伊州区
伊州区(維吾爾語:ئىۋىرغول رايونى),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市辖区,為市政府所在地。總面积81,794平方公里,总人口约57万人,市区人口28.6万人,有汉族、回族、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等21个民族。伊州區是丝绸之路重镇,也是聞名遐邇的哈密瓜产地。区人民政府驻廣東路2號。
| 伊州區   | |
|---|---|
| 县 | |
![]() 哈密市伊州區夜景  | |
![]() 伊州區的地理位置  | |
| 坐标:42°49′50″N 93°30′19″E | |
| 国家 | |
| 隶属行政区 |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| 
| 政府駐地 | 东河区街道广东路 | 
| 政府 | |
| • 區委書記 | 李江 | 
| • 區長 | 阿克然木·玉努斯 | 
| 面积 | |
| • 总计 | 80,791.44 平方公里(31,193.75 平方英里) | 
| 人口(2020) | |
| • 總計 | 56.94万人 | 
| 时区 | 北京时间(UTC+8) | 
| 新疆時間(UTC+6) | |
| 電話區號 | 902 | 
| 車輛號牌 | 新L | 
| 行政区划代码 | 652201 | 
| 網站 | 哈密市伊州区政府网 | 
历史
    
哈密古稱昆吾、伊吾盧。西漢神爵二年(前60年)設西域都護府,伊吾盧歸西域都護府管轄。東漢永平十六年(73年)置宜禾都尉,建初六年(81年)置伊吾司馬。三國時代,魏在哈密置宜禾都尉,東晉咸和二年(327年),前涼張駿攻取伊吾後,把伊吾劃屬敦煌郡治理,委派參軍索孚為伊吾都尉。後西涼殘部唐契、唐和兄弟二人和外甥李寶率餘部,從武威(涼州)逃來伊吾,稱伊吾王。北魏太安二年(456年),敦煌鎮將尉眷率兵攻占伊吾,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年),置伊吾郡。
隋大業四年(608年),煬帝派裴炬和將軍薛世雄率軍屯駐伊吾。隋軍在伊吾城東另建一座新城,號新伊吾。隋大業六年(610年)置伊吾郡,並在伊吾城之東北設立柔遠鎮。唐貞觀四年(630年)置西伊州,轄伊吾(今哈密)、柔遠(今沁城)、納職(今四堡)三縣。貞觀六年(632年)改稱伊州。貞觀二十二年(648年)蒲類隸安西都護府。景龍元年(707年)蒲類屬伊州管轄。景龍四年(710年),設伊吾軍,駐地在伊州西北之甘露川(今巴里坤河)。天寶元年(742年)改為伊吾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復稱伊州,隸隴右道。廣德二年(764),伊吾被吐蕃占領。1124年,伊州、蒲類歸屬西遼。元代稱伊州為哈密力,稱蒲類為巴爾庫勒,隸甘肅行省。
明永樂四年(1406年)設哈密衛,明末屬葉爾羌汗國。清初屬準噶爾部,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,清廷派員到哈密按蒙古王公例編制旗隊,劃為鑲紅旗,委任官佐。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改巴爾庫勒為巴里坤。康熙五十六年(1717年),修哈密回城,號鎮遠城。雍正五年(1727年)修哈密漢城(今老城)。雍正七年(1729年)至九年(1731年),修巴里坤漢城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,清廷移安西州同知駐巴里坤。安西同知隸屬甘肅布政使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置哈密廳,設理事通判,隸甘肅布政使司。次年,在哈密設辦事大臣,巴里坤設領隊大臣。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,修巴里坤滿城,號會寧城。乾隆三十八年設鎮西府,又設巴里坤道,府下轄宜禾、奇台兩縣,府治在宜禾,屬甘肅省和烏魯木齊都統共同管轄。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巴里坤道移駐迪化,改稱鎮迪道。咸豐三年(1853年)改鎮西府為鎮西直隸廳,隸屬鎮迪道。咸豐五年(1885年),鎮西府改鎮西直隸廳。宜禾縣入廳治,奇台縣劃歸迪化。同治八年(1869年),修哈密新城。光緒七年(1881年)八月十六日,哈密廳由安西道劃歸鎮迪道。光緒十年(1884年)設新疆省,置哈密直隸廳。
- 民國二年(1913年)改哈密廳為哈密縣,隸迪化府,並改鎮西廳為鎮西縣。
 - 民國二十三年(1934)5月,成立哈密行政區,轄哈密縣、鎮西縣和七角井設治局,為新疆省第九行政區。行政長公署設在哈密縣,劉應麟為第一任行政長。
 - 民國二十四年(1935)7月,劃哈密縣的吐葫蘆、下馬崖、鹽池、前山、葦子峽、淖毛湖為伊吾設治局。
 - 民國三十二年(1943)1月,伊吾設治局升格為縣。5月,改哈密行政長公署為行政督察專員公署。
 - 1950年,設哈密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,駐哈密縣,轄哈密、鎮西、伊吾三縣和七角井中心區。
 - 1954年9月30日,撤銷七角井中心區,改設七角井鎮(鄉級鎮),歸哈密縣領導。
 - 1961年,以哈密縣城鎮為基礎,包括火車頭、鐵龍、鋼鐵、先行、紅旗等5個城鎮公社和火箭農場在內,成立哈密市,由哈密專署領導。
 - 1962年,撤銷哈密市,併入哈密縣。
 - 1970年12月19日,哈密專區改稱哈密地區,地區行署駐哈密縣。
 - 1977年1月6日,成立哈密市(縣級市)。
 - 1983年9月9日,哈密縣併入哈密市。
 - 2016年1月7日,哈密地區撤地設市,原縣級哈密市改為市轄伊州區[1][2]。
 
人口
    
2020年末,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:全区常住人口为569388人。[3]
地理
    
伊州区位于哈密市南部,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,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市的鄯善县毗邻,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,北以天山与伊吾县、巴里坤县为邻。总面积81794平方公里。 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。四季分明,气温变化较为极端。1月平均气温-10.4℃,极端最低气温-32.0℃(1952年12月2日)。7月平均气温26.5℃,极端最高气温43.9℃(1952年7月15日)。年平均气温10.0℃。日照充足,年均日照时数达3285.1小时。年降水量仅39毫米。
| 1981−2010年间哈密市的平均气象数据 | ||||||||||||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月份 | 1月 | 2月 | 3月 | 4月 | 5月 | 6月 | 7月 | 8月 | 9月 | 10月 | 11月 | 12月 | 全年 | 
| 平均高温 °C(°F) | −2.6 (27.3)  | 
4.5 (40.1)  | 
13.1 (55.6)  | 
21.8 (71.2)  | 
28.3 (82.9)  | 
32.9 (91.2)  | 
34.6 (94.3)  | 
33.3 (91.9)  | 
28.0 (82.4)  | 
19.1 (66.4)  | 
8.0 (46.4)  | 
−1.4 (29.5)  | 
18.3 (64.9)  | 
| 日均气温 °C(°F) | −9.8 (14.4)  | 
−3.3 (26.1)  | 
5.3 (41.5)  | 
13.9 (57.0)  | 
20.5 (68.9)  | 
25.1 (77.2)  | 
26.8 (80.2)  | 
24.6 (76.3)  | 
18.2 (64.8)  | 
9.4 (48.9)  | 
0.3 (32.5)  | 
−8.0 (17.6)  | 
10.3 (50.5)  | 
| 平均低温 °C(°F) | −15.5 (4.1)  | 
−9.8 (14.4)  | 
−1.9 (28.6)  | 
6.1 (43.0)  | 
12.2 (54.0)  | 
16.8 (62.2)  | 
18.9 (66.0)  | 
16.7 (62.1)  | 
10.4 (50.7)  | 
2.7 (36.9)  | 
−4.9 (23.2)  | 
−12.9 (8.8)  | 
3.2 (37.8)  | 
| 平均降水量 mm() | 1.4 (0.06)  | 
1.4 (0.06)  | 
1.5 (0.06)  | 
2.9 (0.11)  | 
4.0 (0.16)  | 
5.7 (0.22)  | 
9.0 (0.35)  | 
5.7 (0.22)  | 
3.3 (0.13)  | 
4.0 (0.16)  | 
2.9 (0.11)  | 
1.8 (0.07)  | 
43.6 (1.71)  | 
| 平均降水天数(≥ 0.1 mm) | 1.7 | 1.1 | 1.0 | 1.5 | 2.0 | 3.6 | 4.4 | 3.4 | 2.0 | 1.4 | 1.0 | 1.8 | 24.9 | 
| 平均相對濕度(%) | 60 | 46 | 33 | 28 | 33 | 37 | 43 | 44 | 47 | 51 | 55 | 62 | 45 | 
| 月均日照時數 | 210.4 | 219.9 | 267.9 | 288.3 | 338.8 | 329.6 | 333.4 | 323.3 | 296.9 | 270.6 | 216.5 | 189.5 | 3,285.1 | 
| 可照百分比 | 73 | 74 | 73 | 72 | 75 | 72 | 72 | 75 | 79 | 79 | 74 | 68 | 74 | 
| 来源:中国气象局(1971−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和日照数据)[4][5] | |||||||||||||
行政区划
    
伊州区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、7个镇、10个乡、2个民族乡[6]:
| 名称 | 传统维文 | 拉丁维文 | 行政区划代码 | 备注 | 
|---|---|---|---|---|
街道 | ||||
| 东河街道 | شەرقىي ئۆستەڭ كوچا باشقارمىسى | 650502001 | ||
| 西河街道 | غەربىي ئۆستەڭ كوچا باشقارمىسى | 650502002 | ||
| 城北街道 | شەھەر شىمالىي كوچا باشقارمىسى | 650502003 | ||
| 丽园街道 | گۈلباغ كوچا باشقارمىسى | 650502004 | ||
| 石油新城街道 | نېفىتلىك يېڭى شەھىرى كوچا باشقارمىسى | 650502005 | ||
镇 | ||||
| 雅满苏镇 | يامانسۇ بازىرى | 650502100 | ||
| 七角井镇 | يەتتەقۇدۇق بازىرى | 650502101 | ||
| 星星峡镇 | ئارايۇلتۇز (شىڭشىڭشيا) بازىرى | 650502102 | ||
| 二堡镇 | ئاستانە بازىرى | 650502103 | ||
| 陶家宫镇 | پالۋانتۇر بازىرى | 650502104 | ||
| 五堡镇 | قارادۆۋە بازىرى | 650502105 | ||
| 三道岭镇 | تارانچى بازىرى | 650502106 | ||
乡 | ||||
| 沁城乡 | تاشۋېلىق يېزىسى | 650502200 | ||
| 双井子乡 | قوشقۇدۇق يېزىسى | 650502202 | ||
| 大泉湾乡 | بۇلۇڭتوغراق يېزىسى | 650502203 | ||
| 回城乡 | شەھەر ئىچى يېزىسى | 650502205 | ||
| 花园乡 | راھەتباغ يېزىسى | 650502206 | ||
| 南湖乡 | بوغاز يېزىسى | 650502207 | ||
| 西山乡 | غەربىتاغ يېزىسى | 650502210 | ||
| 天山乡 | تەڭرىتاغ يېزىسى | 650502211 | ||
| 白石头乡 | ئاقتاش يېزىسى | 650502212 | ||
| 柳树沟乡 | قويلۇق يېزىسى | 650502214 | ||
民族乡 | ||||
| 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 | ئۇلاتاي قازاق يېزىسى | 650502201 | (哈萨克语)
 
  | |
| 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族乡 | دەۋەلدۈرۈك قازاق يېزىسى | 650502209 | (哈萨克语)
 
  | |
旅游
    
五堡魔鬼城、白石头草原、伊州鸣沙山、回王坟、盖斯墓、五堡古墓群、天山庙、沁城岩画、庙尔沟、哈密王墓。
参考文献
    
    引用
    
- .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. [2020-07-04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-10-16).
 - . 人民网. 2016-02-19 [2020-07-04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-03-03).
 - . www.citypopulation.de. [2023-12-30].
 - . 中国气象局. [2020-04-15].
 - . 中国气象局.
 - .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. 2023-06-30 (中文(中国大陆)).
 
书目
    
- 《清史稿·卷76·志第51·地理第23》
 

.png.webp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