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塞·巴特列-奥多涅斯
何塞·巴勃罗·托尔夸托·巴特列-奥多涅斯(西班牙語:,1856年5月21日—1929年10月20日),乌拉圭政治家,1903—1907年和1911—1915年任总统,使他的国家从不稳定的独裁统治转变为有活力的民主国家。
| 何塞·巴特列-奥多涅斯 | |
|---|---|
![]() 何塞·巴特列-奥多涅斯  | |
| 乌拉圭总统 | |
| 任期 1903年—1907年  | |
| 前任 | 胡安·林多爾佛·奎斯塔斯 | 
| 继任 | 克劳迪奥·威利曼 | 
| 任期 1911年—1915年  | |
| 前任 | 克劳迪奥·威利曼 | 
| 继任 | 菲利西亞諾·比埃拉 | 
| 个人资料 | |
| 出生 | 1856年5月1日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  | 
| 逝世 | 1929年10月20日(73歲)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  | 
| 政党 | 乌拉圭红党 | 
| 配偶 | Matilde Pacheco | 
| 儿女 | 塞萨尔 拉斐尔 洛伦佐 Amalia Ana Ana Amalia  | 
| 职业 | 新闻记者 | 
他是前总统洛伦佐·巴特列将军之子。曾就读于蒙得维的亚大学和巴黎大学。1886年6月16日创办《日报》,开始政治生涯。不久参加乌拉圭两大政党之一的红党。1890年开始努力使其政党转变为一个全国范围的民主政治组织。1893年当选众议员,1896年又当选蒙得维的亚参议员。后担任参议院议长和红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委员。1903年以微弱多数当选总统。因此与反对党白党发生冲突,引起1904年两党间的内战。红党于1905年的奥多涅斯战役中取得胜利,牢牢控制了国家。在1905年举行的大选中,他和红党获胜。1907年总统任期届满,他主动放弃职务。1911年再度当选总统。在两任总统期间,他进行了劳工改革,限制外国企业利润,鼓励移民,将公共工程国有化,废除死刑,保护非婚生儿童。第2次任期届满时,为了避免个人独揽大权,他试图建立执政团和修改宪法,但激起全国的反对,甚至使自己的政党发生分裂。1918年乌拉圭通过的新宪法规定,建立总统和全国行政委员会的双重行政制度。巴特列-奥多涅斯于1920年和1926年两次担任全国行政委员会主席。
外部链接
    
|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:何塞·巴特列-奥多涅斯 | 
- Batlle y Ordóñez and the Modern State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)
 - Batllism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)
 - Reforms in the era of Battlism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)
 - Batlle y Ordóñez and the Modern State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)
 
| 官衔 | ||
|---|---|---|
| 前任: 胡安·林多尔弗·奎斯塔斯  | 
乌拉圭总统 代理 1899  | 
繼任: 胡安·林多尔弗·奎斯塔斯  | 
| 前任: 胡安·林多尔弗·奎斯塔斯  | 
乌拉圭总统 1903–1907  | 
繼任: 克劳迪奥·维利曼  | 
| 前任: 克劳迪奥·维利曼  | 
乌拉圭总统 1911–1915  | 
繼任: 费利西亚诺·维埃拉  | 
  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.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- Attribution - Sharealike.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