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朗奎斯特分类法
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是1958年美国学者阿瑟·約翰·克朗奎斯特(Arthur John Cronquist)发表的一种对有花植物进行分类的体系,1981年在他的著作《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》中最终完善[1]。
| 生物分類表 | 

克朗奎斯特分类表
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被子植物分为木兰纲(双子叶植物纲)及百合纲(单子叶植物纲)两大纲,是數個常被使用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之一。當時流行的高等植物分類系統有克朗奎斯特 (1981年、1983年、1988年)、塔赫塔江 (1969年、1980年、1983年、1991年)、 Stebbins (1974年)、Dahlgren等相關的系統[2]。但因為分子生物学的發展,目前學者倾向採納《被子植物APG分类法》。
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,木兰纲(双子叶植物纲)包括6個亞綱64個目和321個科,百合纲(单子叶植物纲)包括5個亞綱19個目和66個科:
木兰纲 Magnoliopsida
    
- 木兰亚纲 Magnoliidae (最原始的双子叶植物)
 - 金缕梅亚纲 Hamamelidae Hamamelididae
 - 石竹亚纲 Caryophyllidae
 - 五桠果亚纲 Dilleniidae
- 五桠果目 Dilleniales
 - 山茶目 Theales
- 金莲木科 Ochnaceae
 - 球萼树科 Sphaerosepalaceae
 - 旋花树科 Sarcolaenaceae
 - 龙脑香科 Dipterocarpaceae
 - 油桃木科 Caryocaraceae
 - 山茶科 Theaceae
 - 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
 - 木果树科 Scytopetalaceae
 - 五列木科 Pentaphylacaceae
 - 四籽树科 Tetrameristaceae
 - 假红树科 Pellicieraceae
 - 五蕊茶科 Oncothecaceae
 - 蜜囊花科 Marcgraviaceae
 - 羽叶树科 Quiinaceae
 - 沟繁缕科 Elatinaceae
 - 八蕊树科 Paracryphiaceae
 - 伞果树科 Medusagynaceae
 - 藤黄科 Clusiaceae
 
 - 锦葵目 Malvales
 - 玉蕊目 Lecythidales
- 玉蕊科 Lecythidaceae
 
 - 猪笼草目 Nepenthales
 - 堇菜目 Violales
- 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
 - 围盘树科 Peridiscaceae
 - 红木科 Bixaceae
 - 半日花科 Cistaceae
 - 蒜树科 Huaceae
 - 裂药花科 Lacistemataceae
 - 杯盖花科 Scyphostegiaceae
 - 旌节花科 Stachyuraceae
 - 堇菜科 Violaceae
 - 柽柳科 Tamaricaceae
 - 瓣鳞花科 Frankeniaceae
 - 双钩叶科 Dioncophyllaceae
 - 钩枝藤科 Ancistrocladaceae
 - 时钟花科 Turneraceae
 - 王冠草科 Malesherbiaceae
 - 西番莲科 Passifloraceae
 - 钟花科 Achariaceae
 - 番木瓜科 Caricaceae
 - 福桂花科 Fouquieriaceae
 - 单柱花科 Hoplestigmataceae
 - 葫芦科 Cucurbitaceae
 - 四数木科 Datiscaceae
 - 秋海棠科 Begoniaceae
 - 刺莲花科 Loasaceae
 
 - 杨柳目 Salicales
- 杨柳科 Salicaceae
 
 - 白花菜目 Capparales
 - 肉穗果目 Batales
 - 杜鹃花目 Ericales
 - 岩梅目 Diapensiales
- 岩梅科 Diapensiaceae
 
 - 柿树目 Ebenales
 - 报春花目 Primulales
 
 - 蔷薇亚纲 Rosidae
- 蔷薇目 Rosales
- 瓣裂果科 Brunelliaceae
 - 牛拴藤科 Connaraceae
 - 船形果科 Eucryphiaceae
 - 火把树科 Cunoniaceae
 - 澳楸科 Davidsoniaceae
 - 毛枝树科 Dialypetalanthaceae
 - 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
 - 腺毛草科 Byblidaceae
 - 八仙花科 Hydrangeaceae
 - 弯药树科 Columelliaceae
 - 茶藨子科 Grossulariaceae
 - 鞘叶树科 Greyiaceae
 - 鳞叶树科 Bruniaceae
 - 四柱木科 Anisophylleaceae
 - 假海桐科 Alseuosmiaceae
 - 景天科 Crassulaceae
 - 土瓶草科 Cephalotaceae
 -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
 - 蔷薇科 Rosaceae
 - 沙莓科 Neuradaceae
 - 燧体木科 Crossosomataceae
 - 金壳果科 Chrysobalanaceae
 - 海人树科 Surianaceae
 - 棒木科 Rhabdodendraceae
 
 - 豆目 Fabales
- 豆科 Fabaceae
 
 - 山龙眼目 Proteales
 - 川苔草目 Podostemales
- 川苔草科 Podostemaceae
 
 - 小二仙草目 Haloragales
 - 桃金娘目 Myrtales
 - 红树目 Rhizophorales
- 红树科 Rhizophoraceae
 
 - 山茱萸目 Cornales
 - 檀香目 Santalales
 - 大花草目 Rafflesiales
 - 卫矛目 Celastrales
 - 大戟目 Euphorbiales
 - 鼠李目 Rhamnales
 - 亚麻目 Linales
 - 远志目 Polygalales
 - 无患子目 Sapindales
 - 牻牛儿苗目 Geraniales
 - 伞形目 Apiales
 
 - 蔷薇目 Rosales
 - 菊亚纲 Asteridae
 
百合纲 Liliopsida
    
- 泽泻亚纲 Alismatidae
 - 槟榔亚纲 Arecidae
 - 鸭跖草亚纲 Commelinidae
 - 薑亞綱 Zingiberidae
 - 百合亚纲 Liliidae
 
注釋
    
    
參考文獻
    
- Cronquist, A. 1988. The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. Bronx, NY :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. 555 pp. ISBN 0893273325
 - Zomlefer, W. B. 1995. Guide to Flowering Plant Families. 430 p.p.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. ISBN 0-8078-2160-5
 
參考條目
    
-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
 - 阿瑟·約翰·克朗奎斯特
 - 亞美因·塔赫塔江
 
  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.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- Attribution - Sharealike.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