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東圖書館
何東圖書館(葡萄牙語:),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崗頂前地的公共圖書館[1]。何東圖書館为集歷史、文化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園林式圖書館,建築物於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一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[2]。
| 何東圖書館 | |
|---|---|
![]()  | |
| 國家/地區 | |
| 類型 | 公共圖書館 | 
| 建立 | 1958年8月1日(舊) 2006年11月13日(新)  | 
| 地址 | 崗頂前地3號 | 
| 隸屬 | 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 | 
| 收藏 | |
| 藏品 | 古籍約4154冊 一般書籍約115353 多媒體資料約5601件 各地報紙55種 雜誌531種 已裝訂逾期報紙37種  | 
| 規模 | 新舊大樓的建築面積合共為3,195平方米,花園面積1,583平方米 | 
| 使用 | |
| 借閲憑證 | 澳門中央圖書館讀者證 | 
| 開放時間 | 星期一 14:00 - 20:00 星期二至星期日 08:00 - 20:00 (農曆年除夕下午二時後及公眾假期休館)  | 
| 電話 | (853) 28 377 117 (853)28 930 077 (853)28 930 966  | 
| 傳真 | (853) 28 314 456 | 
| 地圖 | |
歐陸風韻的建築楼高三层,前部有拱廊,是典型的花园式豪华住宅。該館藏其中有:劉承幹嘉業堂的明朝嘉靖年間的中國文史典籍藏書16種、天主教文獻、廣方言館書稿和《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》等珍貴古籍。
歷史
    
建築物建于1894年(清光緒二十年) ,原为官也夫人(D.Carolina Cunha)所擁有。其後被香港富绅何东爵士于1918年购入用作别墅。何东爵士1956年4月26日病逝,其后人遵照遗嘱把位于岗顶前地三号的故居赠与澳门政府,并捐赠25,000港元购置中文图书,建立一所收藏中文书籍的公共图书馆。
何東圖書館于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。1989年何東圖書館重修後,地下為中文书库和报刊室;二楼为古籍藏书楼、澳门资料室及办公室;三楼为多功能厅。2006年,后花园侧的新大楼投入服务。结合新旧两幢大楼,全馆成了兼具藏书楼和现代化图书馆功能的人文阅读空间。

新舊大樓的交融
樓層分佈
    
![]()  | 
4樓 | 視聽資料圖書館、研討室、多媒體資料室、書庫 | 
| 3樓 | 葡文外借圖書區、報刊及雜誌閱讀區、洗手間、休憩區、戶外閱覽區 | |
| 2樓 | 借還書處、中文及澳門資料外借圖書區、圖書館辦公室、國際標準書號中心 | |
| 1樓 | 兒童閱覽室、戶外閱覽區 | |
| 地面 | 茶座、花園、洗手間、儲物室 | 
圖片
    
圖書館前一個步道
舊大樓一角
圖書館中的小花園
圖書館內貌
参考
    
- 晓凡编著. . 北京:中国旅游出版社. 2015.04: 192. ISBN 978-7-5032-5231-0.
 - 《全球攻略》编写组编著. . 北京:中国旅游出版社. 2014.11: 97. ISBN 978-7-5032-5079-8.
 
外部链接
    
|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:何東圖書館 | 
![]()  | 
| 建築 | 
| 媽閣廟 | 港務局大樓 | 鄭家大屋 | 聖老楞佐教堂 |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| 崗頂劇院 | 何東圖書館大樓 | 聖奧斯定教堂 | 市政署大樓 | 三街會館(關帝廟) | 仁慈堂大樓(仁慈堂博物館) | 大堂(主教座堂) | 大堂巷七號住宅(盧家大屋) | 玫瑰聖母堂 | 大三巴牌坊 | 哪吒廟 | 舊城牆遺址 | 大炮台 | 聖安多尼教堂(花王堂) | 東方基金會會址 | 基督教墳場(包括馬禮遜小教堂) | 東望洋炮台(包括聖母雪地殿教堂及燈塔)(保育危機) | 
| 前地 | 
| 媽閣廟前地 | 亞婆井前地 | 崗頂前地 | 議事亭前地 | 板樟堂前地 | 大堂前地 | 耶穌會紀念廣場 | 賈梅士前地 | 
| 区内其他地点及街道 | 
| 海事博物館 | 妈阁斜巷 | 妈阁街 | 高楼街 | 政府總部事務局 |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、三校 | 龙嵩正街 |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|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四校 | 澳門郵政局大樓 | 聖物寶庫 | 大三巴街 |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 | 澳門博物館 | 大炮台山 | 花王堂街 | 白鸽巢总站 | 东望洋山 | 
  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.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- Attribution - Sharealike.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.

.jpg.webp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