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能银行
全能银行()是一种参与到多种银行业务的银行类型,它既是投资银行,又是商业银行,同时还提供其他金融服务,例如:保险。[1] 全能银行通常也被称之为“全方位金融服务公司()”,虽然也有全方位服务的投资银行,也可以提供财富和资产管理、交易、承销、金融研究咨询。
| 提供金融服務的机构 | 
| 銀行 | 
|---|
| 
 | 
全能银行的概念来自英国和美国,历史上,纯粹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。直至1933年美国颁布《格拉斯-斯蒂格尔法案》,两者业务才彻底区分开。但是时至今日,在英国和美国,两种银行之间融合的监管法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减力度,一些全能银行开始拥有两种银行业务的经营权。但是,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,还是有不少大型纯粹的投资银行。而中国本土银行因为分业经营的要求并不存在全能银行。
在其他国家,全能银行的概念并不流行,因为它们有关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分并没有那么明显。因此,大型银行往往按照全能银行的模式运营;而中小型银行则会按照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的模式运营。对于有欧洲大陆银行传统的国家尤为如此。
历史
    
1907年金融危机之后,美国货币委员会想了解当时全球的主要金融体系。柏林银行董事雅各布·里赛尔()在他的一篇论文里认为,德国的全能银行体系具有积极推动经济的特点,为德国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廉价的资本并促进其发展。亚历山大·格申克龙也认为全能银行体系为德国工业化提供了极大的促进作用。最近,卡洛琳·弗林()对格申克龙的观点提出了质疑。[2]
全球知名全能银行
    
根據金融穩定委員會2022年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(G-SIB)名單,摩根大通為世界最具系統重要性銀行。詳情可參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。
| 總部所在地 | 機構名稱 | 
|---|---|
| 摩根大通 J.P. Morgan Chase | |
| 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| |
| 花旗集團 Citigroup | |
| 富國銀行集團 Wells Fargo | |
| 中国银行 Bank of China | |
| 中国工商银行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| |
| 中国农业银行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| |
| 中国建设银行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| |
| 法國巴黎銀行 BNP Paribas | |
| 法國BPCE集團 Groupe BPCE | |
|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Crédit Agricole | |
| 法國興業銀行 Société Générale | |
| 滙豐集團 HSBC | |
| 巴克莱银行 Barclays | |
| 渣打集团 Standard Chartered | |
|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| |
| 瑞穗金融集團 Mizuho Financial Group | |
|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 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| |
| 瑞士信贷 Credit Suisse | |
| 瑞银集团 UBS | |
| 加拿大皇家銀行 Royal Bank of Canada | |
| 多伦多道明银行 Toronto-Dominion Bank | |
| 德意志银行 Deutsche Bank | |
| 荷蘭國際集團 ING | |
| 桑坦德银行 Banco Santander | |
| 裕信银行 UniCredit SpA | 
参考资料
    
    
  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.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- Attribution - Sharealike.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.